《跳出客服思維,讓銷售更上一層樓》
不少銷售伙伴在工作中,不知不覺就陷入了類似 “高級客服” 的狀態(tài):
客戶有疑問,立刻秒回作答;客戶提出顧慮,馬上先道個歉;客戶說 “再考慮考慮”,便禮貌應(yīng)一聲 “好的”。
這樣的表述用 “陷入類似…… 的狀態(tài)” 替代了直接的 “變成”,用 “有疑問”“提出顧慮”“再考慮考慮” 等更中性的說法描述客戶行為,用 “立刻秒回作答”“馬上先道個歉”“禮貌應(yīng)一聲” 來呈現(xiàn)銷售的反應(yīng),既保留了原有的場景感,又讓語氣更溫和,也更易引發(fā)共鳴。
很多銷售朋友一旦讓自己陷入 “客服式” 的定位里,就容易變得放不開 —— 既不好意思向客戶提出合理訴求,也不敢主動拋出關(guān)鍵問題,整個人顯得束手束腳。
更有甚者,幾乎把自己活成了隨叫隨到的狀態(tài),時刻在線待命,生怕錯過客戶的任何一點動靜。
可時間一長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樣的銷售往往是 “吃力不討好”:業(yè)績不見起色不說,客戶反而很難真正重視你,要么敷衍應(yīng)對,要么只想著免費獲取信息,不僅可能對你頗有微詞,甚至干脆斷了聯(lián)系。
其實做銷售,總得有點自己的立場和分寸,甚至可以帶點鮮明的個性。先讓客戶打心底里尊重你,信任自然隨之而來,成交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你不是服務(wù)員,你是顧問
千萬別覺得做銷售就矮人一截。這世上本就沒有徹底的 “銷售者” 與 “被銷售者”—— 你不主動為他人傳遞價值,就總會在別處接受別人的價值傳遞,這本是社會運轉(zhuǎn)的常態(tài)。
其實銷售是份特別有價值的職業(yè),甚至可以說,很多工作做到深處,都離不開 “銷售思維”:無論是推銷理念、爭取機會,還是推動合作,本質(zhì)上都是在傳遞價值、促成共識。思維不同,看待這份工作的角度就不同,行動自然也會大相徑庭。
要常常告訴自己:你不是在單純 “賣東西”,而是在幫客戶解決問題、創(chuàng)造價值。至極的利他,本質(zhì)上就是在為自己積累信任與認可,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正向反饋。
面對客戶時,不妨主動一點去挖掘他們的真實需求,把自己當成 “醫(yī)生”—— 像醫(yī)生問診那樣,先深入了解 “病癥”(客戶的痛點與訴求),再專業(yè)地分析問題、給出針對性方案,而不是被動等待客戶下指令。這樣的姿態(tài),反而更能體現(xiàn)你的專業(yè)度,也更能贏得客戶的信賴。
學會說“不”
客戶和我們一樣,都是平等的普通人,沒必要在相處中放低姿態(tài)委屈自己。
不必被客戶的不合理要求打亂陣腳,更不必因此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,想著用討好去換認可。
面對那些超出邊界的訴求,完全可以有選擇地回應(yīng),不必全盤承接。要知道,底線越是模糊,越容易讓對方得寸進尺,反而難換來真正的尊重。
其實你會慢慢發(fā)現(xiàn),和客戶溝通時,保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,同時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理性溝通 —— 既主動挖掘他們的真實需求,也坦誠提出合理的合作前提,用專業(yè)方案幫他們解決問題,這樣的姿態(tài)反而會讓客戶多一份敬重,打心底里認可你。
要敢提問
摸清客戶的真實想法,往往是促成成交的關(guān)鍵起點。
要是客戶覺得你追問太多有些不耐煩,不妨真誠地解釋一句:“正因為不清楚您的具體需求,我才不敢隨便給您推薦方案 —— 畢竟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您,我得對您負責呀?!?/span>
這樣的話一出口,客戶大多會愿意主動說出更多想法。
說到底,學會有技巧地提問,是每個銷售都必須打磨的基本功。連這一點都做不到,恐怕很難在這個領(lǐng)域真正立足。
把握節(jié)奏感
每一次和客戶溝通,都該帶著清晰的目標推進。從開場的自我介紹、適度寒暄,到深入的閑聊破冰、需求挖掘,再到針對性地解決問題、匹配方案、解除疑惑,直至后面的逼單、促成成交 —— 這一系列環(huán)節(jié),都需要圍繞 “達成共識、推動合作” 來展開。
溝通中難免遇到不同狀態(tài)的客戶:如果客戶聊得興起、話題發(fā)散,就要適時用引導(dǎo)性的話語 “收口子”,把焦點拉回核心需求或合作節(jié)點;要是客戶話少拘謹、互動不多,就得主動拋出開放性或針對性問題,慢慢打開對方的話匣子。
說到底,溝通的節(jié)奏始終要握在自己手里,無論過程如何調(diào)整,都是為了更有效率地走向成交。
讓客戶覺得你很值錢
當客戶意識到你并非來者不拒、對誰都予取予求時,反而會更看重你、更信服你 —— 這種 “有選擇的專注”,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信號。
銷售的本質(zhì),終究是在 “賣自己”。你在客戶心中的 “分量” 越重,他們就越愿意靠近你,成交自然水到渠成。
而這份 “值錢”,藏在你的每一個細節(jié)里:是不卑不亢的態(tài)度,讓人覺得可靠;是深耕領(lǐng)域的專業(yè),能精準破解難題;是超出預(yù)期的服務(wù),讓人感到被重視;更是恰到好處的表達,既通透又有溫度。
別讓自己困在 “推銷者” 的標簽里,試著活成客戶眼中的 “助人者”—— 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;活成 “影響者”—— 用認知和格局為他們提供新思路。
想要和其他銷售拉開差距,光做好基礎(chǔ)服務(wù)還不夠。當你能在產(chǎn)品價值之外,額外傳遞情緒價值 —— 比如理解他們的糾結(jié)、安撫他們的焦慮、甚至點燃他們的信心,就真正做到了與眾不同。這種 “不一樣”,恰恰是客戶選擇你的關(guān)鍵。